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3月4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王伟、科研处处长林移刚等师生6人奔赴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签署乡村振兴工作站协议,以此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工作站将整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资源,通过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与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人民政府、重庆平伟朝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伟农业”)携手共建“洪湖镇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站”,旨在以“五个振兴”为目标,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智力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洪湖镇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川外师生赴洪湖镇签署协议)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此次合作中,洪湖镇人民政府发挥政策协调与资源统筹优势,平伟农业提供产业实践与市场对接平台,四川外国语大学则依托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聚焦乡村治理、文化振兴等领域,为工作站注入学术力量与创新思维,聚焦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等五大任务,精准赋能洪湖镇发展。例如在人才振兴方面,我校将牵头开展乡村人才需求调研,定制培训课程,建立1个研究生实训基地和1个乡村振兴社工服务站,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落地,同时组建20人志愿服务队,开展4次乡村公共服务实践,为基层输送专业人才。在组织振兴方面,我校以教育先行,为洪湖镇全面振兴注入“川外力量”,将通过干部团建、干群座谈会、法治宣传活动优化基层治理效能,协助处理信访问题,推动区域化党建联盟建设,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等。在这五大振兴任务中,我校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洪湖镇人民政府和平伟农业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洪湖镇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确保工作站高效运行,工作站运营模式将紧密“三位一体”服务机制,三方创新构建“政府主导、高校赋能、企业参与”的协同机制,川外将选派3-5名师生常驻工作站,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践方案。在实践中,通过“乡村大讲堂”“田野课堂”等形式,组织师生参与乡村调研与社会服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此次实践教育培育研究的重镇,四川外国语大学将在此次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如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师团队将参与乡村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研究,通过发挥工作站的纽带作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林移刚处长就工作站工作内容作出说明)
本次协议的正式签署,是我校服务区县教育行动的重要探索。工作站将按年度任务清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力争成为文科院校、非农专业服务区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川外也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广度,探索“高校+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洪湖镇实现产业兴、人才聚、文化盛、生态美、组织强的全面振兴目标,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川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