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系新闻 >
 
华中科技大学向德平教授莅临我校指导与讲学
 

3月31日,应我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向德平教授,在我校行政楼A609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学术报告。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功出席讲座,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林移刚致辞感谢并介绍嘉宾,由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蒋亚丽副教授主持讲座。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的本科生、全体研究生与向德平教授共同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要求。

图一 向德平教授开场讲述

 

讲座开始,向德平教授首先对在脱贫攻坚战中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减贫事业取得的成效做了简要概述,他指出目前我国完成脱贫攻坚只是阶段性目标,接下来是进入到乡村振兴阶段。紧接着,向德平教授从乡村振兴的背景介绍了我国在“三农”方面一直存在着老大难问题,指出目前最大的不充分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竞争力弱、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的弃耕抛荒、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导致农村的不断凋敝。之后,向德平教授从五个方面向师生们解读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内涵,指出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部署了农村现代化的新任务,是对乡村向何处去的问题的明确回答;第二是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提出;第三是注入了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第四是规划了乡村治理的新秩序,将自治法治德治的思想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相结合;最后是指明了农村人才队伍发展的新方向,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图二 向德平讲授精准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最后,向德平教授重点向大家分享了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与功能,他指出,社会工作把实现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利益的协调,通过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其次,社会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视角,以“系统视角”和“优势视角”为例,社会工作往往不会仅从单一层面对村民进行介入,而是将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对个体能力、社会关系以及宏观环境综合开展工作;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影响下,社会工作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其特有的优点,拥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能力。在乡村振兴中,社会工作可以做到帮助个体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将这些能力和优点运用于乡村发展之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价值观,能够通过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最后,社会工作还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平台,在农村工作中作为独立于政府和群众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够与各主体畅通沟通,有效传递各主体的经验启示和问题需求,起着“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既有利于政策与农民需求的对接,也有利于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图三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向德平教授思维清晰、言语幽默、讲述系统、深入浅出,受到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经过向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对当前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层次从表层过度到质层,不再以单纯经验式的惯性思维去看待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有了新的理解。

向德平教授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领军人物,还是我校特聘的校外导师,一直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有着高度关注,此次讲座又为师生们带来不一样的学术盛宴,增强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理解,营造了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加强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学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讲座尾声,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蒋亚丽副教授对此次讲座给予总结陈述,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