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系新闻 >
 
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学术名家讲座系列(十八):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1年11月29日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2011-2021)学术名家讲座”系列第十八讲,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田毅鹏教授担任主讲,讲座题目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联动问题”》。董洪川校长、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林移刚院长和教师代表、全体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校外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会议由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郑昊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共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为专业交流环节。董洪川校长对田毅鹏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向田教授介绍了川外社会学专业的发展与学校重大举措。随后,林移刚院长介绍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未来可能存在的发展困惑。在交流中,其他教师通过在线视频方式与田教授进行了科研交流。田教授对川外社会学专业目前取得的成就表示了肯定,勉励大家为学校社会学专业的发展继续努力。

第二个环节,由郑昊副教授对田毅鹏教授进行简要介绍。讲座中,田毅鹏教授从背景、作用和几种联动模式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联动问题,指出现阶段社会治理的联动是大势所趋,社会基层的治理必须要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共同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首先,田教授对基层治理的背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田教授指出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变的大背景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基层治理的社会性得到了考验,进一步引出了中国基层体制的特点是“公+共”的联动。接着,田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公”的五种涵义、中国传统社会基层“公—共”联动的传统、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的传统、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结构的变动以及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之困。田教授建议社会学类的同学们要有看政府文件的本领,学会挖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讲解了2021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接下来,田教授介绍了三种“联动”实践模式,分别是“绑定性联动”:网格化治理、“政社联动”:改革的展开、“行政主导性联动”: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期间,田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阐述了网格化的内涵,并且结合《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抗击疫情体系建构》、《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两篇精彩的文章对网格化的三次提升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第一次提升是“舟山经验”,舟山人把“硬网”变成“软硬兼具的网”,得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肯定,会议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第二次提升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社区网格治理升级,紧急情况下“主网+辅网”构成的“超级网格”;第三次提升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网格治理的修补,即增强网格的覆盖性。

最后,田教授对“由‘公’到‘共’的转变”、“政府、市场、社会的复杂互动”、“国家治理绩效的提高”、“联动的困难和阻滞”、“联动的渐进性条件”等五个关于基层治理的联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梳理了关于基层社会的基本理论,供大家思考和交流。

在交流与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向田教授请教,田毅鹏教授就向飞同学提出的“超级网格是否可能造成治理降级?从管理到治理就是释放社会活力,而网格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是否可能消解了一种不违背秩序的内在活力?”和贝静红老师提出的“浙江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在基层治理中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来实现从治理到智理的提升?”等问题做出耐心的解答。郑昊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再次向田毅鹏教授表示感谢。田教授精彩的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讲座圆满结束。

微信图片_20211129225810

图1:川外教师们与田毅鹏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微信图片_20211129225615

图2:田毅鹏教授讲座

微信图片_20211129225732

图3:师生们积极向田毅鹏教授提问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