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系新闻 >
 
法典点亮生活 法治照鉴未来——程璐开讲四十年普法与民法典守护之路
 


2025年4月22日,程璐老师为班级学生授课期间,在歌乐楼B603,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全面普法40周年”为主题,以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核心,回顾我国普法工作四十年历程,并呼吁全民共建法治社会,获学生好评。







民法典:织密民生权益“保护网”

程璐老师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公民权利的“社会百科全书”。她详细阐释了民法典以“权利保护”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涵盖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人格权、合同纠纷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从“出生到死亡”,从“现实财产到虚拟资产”,民法典通过创新性制度设计(如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责任细化、网络消费维权等),为公民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法律保障。程璐老师特别提到:“民法典不仅解决了传统法律模糊地带的问题,更回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挑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里程碑。” 






普法40年:从启蒙到深化的法治之路

2024年正值全民普法工作深化之年,程璐老师系统梳理了我国普法40年的历程: 

- 1984年“一五”普法‘’:以普及基础法律知识为目标,为改革开放奠定法治土壤; 

- 2020年民法典诞生:标志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 

- 2024年全民普法深化:法治意识普及率超90%,基层法律服务站突破50万个,普法形式融合线上直播、社区宣讲、案例剧场等,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 

程璐老师指出:“四十年的普法教育,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社会共识,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

 

以案释法:让法律贴近生活温度

程璐老师通过三大典型案例,生动展现民法典如何“落地生根”: 

1. 老人赡养纠纷:子女拒付赡养费案件,法院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强制调解,明确“赡养义务不容推卸”; 

2. 高空抛物追责:某小区高空坠物致人受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终结“全楼连坐”,要求实际侵权人担责,兼顾公平与效率; 

3. 网购维权难题: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依托民法典合同编“7天无理由退货”条款成功维权,彰显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 

程璐老师总结:“这些案例证明,民法典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更是社会和谐的‘调节器’。”

 

全民行动:学法守法,共筑法治未来

授课尾声,程璐老师发出倡议: 

- 学法于心:通过“中国普法”公众号、社区法律课堂等渠道,主动学习民法典,提升法治素养; 

- 守法于行: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法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隐私,以点滴行动维护社会秩序; 






- 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基层调解、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用法律途径化解矛盾,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结语

本次授课不仅是普法40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学生受益匪浅。程璐老师呼吁:“法治社会的蓝图需要每一位公民执笔添彩。唯有尊法、信法、用法,民法典才能从纸面走向生活,真正守护每个人的美好人生。”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将积极传播法治理念,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