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系新闻 >
 
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学术名家讲座系列(十二):天津师范大学贺寨平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11月1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2011-2021)学术名家讲座”系列第十讲,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政治与行政学院应用社会学系主任贺寨平担任主讲人,讲座主题为《中国社会负面心态的一般解释》。我校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师、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和院外师生共1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会议由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唐伟博士主持。

本次讲座共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为贺寨平教授与我院部分社会学专业教师的专业交流时间。在交流中,林移刚院长首先对贺寨平教授的讲座表示了欢迎与感谢,然后向贺寨平教授介绍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总结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未来可能存在的一些发展困惑。听完大家的介绍后,贺寨平老师提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的办学模式很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对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的专业建制和学校对专业的支持力度感到非常认可,对川外社会学专业目前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遗憾之处,勉励大家为学校社会学专业的发展继续努力。

在讲座第二环节,唐伟博士介绍了贺寨平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随后,贺寨平教授以《中国社会负面心态的一般解释》开启了今天的讲座。贺寨平教授研究的主旨在于为个人负面心态提供一个一般的解释模型。首先,贺寨平教授介绍了周晓虹教授、王俊秀、杨宜英等人关于社会心态的定义,然后从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尼采“充满怨恨心态”、霍弗“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决定心态论”的观点说明了中国社会负面心态产生的原因,以默顿的“越轨理论”为蓝本,阐述了研究的基本框架。紧接着贺寨平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结果,从职业地位、人力资本、政治地位、社会资本、经济地位、社会承认的方面对负面心态中的不满心态、不幸心态、不平心态、抑郁心态做了变量研究,得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四种心态都没有直接影响,都是以社会承认为中介从而对负面心态产生了影响的结论。

讲座最后,贺寨平教授对学生们在社会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社会负面心态相关问题做了解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唐伟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林移刚院长对贺寨平教授表达了感谢。

讲座结束之后,不少教师、学生都对贺寨平教授的讲座发表了自己的感言。他们认为,贺寨平教授的讲座回答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疑惑,为自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些醍醐灌顶的观点。白宇星同学提到了如何应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竞争、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问题;肖甜同学询问了高校内卷和负面心态是否有联系的问题;王阳同学结合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大量工作人员失业焦虑的现象询问了贺寨平老师的看法。其他同学也表示从本次讲座中学到了不少知识,非常期待接下来的优质讲座。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