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系新闻 >
 
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学术名家讲座系列(七):清华大学应星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11月4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川外社会学办学十周年(2011-2021)学术名家讲座”系列第九讲,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双聘教授应星担任主讲人,讲座主题为《社会学的田野想象力》。我校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师、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和院外师生共3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会议由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唐伟博士主持。

本次讲座共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为应星教授与我院部分社会学专业教师的专业交流时间。在交流中,林移刚院长首先对应星教授的讲座表示了欢迎与感谢,然后向应星教授介绍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院社会学专业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未来可能存在的一些发展困惑。随后,我院张勇教授向应星教授介绍了自己在历史社会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其他教师也分别通过在线视频方式与应星教授进行了简短的科研方面交流。听取完大家的介绍后,应星老师首先提到了自己与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历史渊源,对川外社会学专业目前取得的成就表示了肯定,并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勉励大家为学校社会学专业的发展继续努力。

在讲座第二环节,唐伟博士介绍了应星教授的学术成就,特别提到了应星教授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著作——《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随后,应星教授以《社会学的田野想象力》开始了今天的讲座。在讲座中,应星教授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讲述了田野调查与写作作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与张力。首先,应星教授从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谈到保罗·威利斯的“民族志想象力”,再谈到“社会学的田野想象力”,解释了社会学的双重性,认为社会学既是经验科学又是理论科学。并从田野与理论、微观与宏观、内与外、常与异、听与看、善与恶、事与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释。其次,应星教授从警惕“唯方法论主义”对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并指出“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限度、有界限、有危险的,也惟其如此,也才展示出它真正的力量”。

讲座最后,应星教授对学生们提出的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解答,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唐伟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再次向应星教授表示了感谢。

讲座结束之后,不少教师、学生都对应星教授的讲座发表了自己的感言。他们认为,应星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对自己从事田野工作、回应社会学的人文理论关怀都起到了很大启示作用。林萍老师认为,应星教授的讲座学术价值高,让自己受益匪浅;张勇老师提到了自己研究中“常与变”和应星教授“常与异”之间的联系及差别;邓晓梅老师认为,应星教授的研究做到了“在田野琐碎与深奥理论中游刃有余、转化对话,是真本事”,白宇星同学则提到了应星教授讲座后的回答让她了解到田野观察中研究者价值中立与价值涉入在不同阶段的运用;王阳同学则认为应星教授的讲座让她了解到了如何做一个客观的事实倾听者。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获益良多,希望以后可以多听到这样的的高质量学术讲座。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