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实习就业 > 专业实践 >
 
青春筑梦巴渝大地,法治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川外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重庆荣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法治文化扎根基层,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法润乡野”乡村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于7月2至7月7日奔赴重庆荣昌安富街道,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成员以普法宣传、实地走访、调研学习等形式,在荣昌的热土上书写青春答卷,助力乡村振兴。

小院讲堂传法治,普法惠民入人心

在荣昌区基层村落,志愿服务队依托“小院讲堂”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成员们结合农村常见法律问题,围绕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权益保护、电信诈骗防范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送上“法治大餐”。针对老年群体,志愿服务队特别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反诈宣传单,并现场演绎防诈情景剧。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心坎,切实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







(各村普法宣传)





((法社学子演绎防诈情景剧)

 

走访调研拓视野,产业发展显活力

志愿服务队走进双昌产业园,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在这里参观了科技文化馆、智慧猪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了解到川渝两地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生产+科技+加工+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此外,志愿服务队还走访了毛万二家小院和法治小院,近距离感受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学习以法治思维推动乡村和谐发展的实践经验。







(参观双昌产业园)





(参观毛万二家小院)

 

文化传承启新思,法治建设树标杆

在荣昌陶博物馆,实践团领略了千年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古朴典雅的安陶制品到现代创新设计,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价值。随后,志愿服务队前往安富司法所参观学习,详细了解基层司法所在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等方面的工作模式。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分享的调解技巧与法治实践经验,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法治课”。







(参观荣昌陶博物馆)





(安富司法所学习)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法社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更通过普法宣传与实地调研,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未来,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关闭窗口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